以為
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卻還是
持續發生
因為距離
因為時間
因為目標
因為生活
因為財務
因為種種的因為跟可能
還是
有可能
一個人
-----
以為
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卻還是
持續發生
因為距離
因為時間
因為目標
因為生活
因為財務
因為種種的因為跟可能
還是
有可能
一個人
-----
戒
可以是警戒
可以是戒掉
總之
就是消除某個特定的行為
此行為
並非常態
但是最近
挺頻繁地發生
此行為
已經或多或少影響到自己跟別人的情緒
就算行為的背後
有些許對未來事件的預言程度
但是
對於現狀的影響
負面大於正面
人們
往往對於未來對於未知的高度不確定性
充滿擔憂與不安
於是
想要透過一些辦法
去揣磨去預測
只可惜
也永遠不知道那個預言的人
所言所行
到底有多少準確度跟合宜度
就在這樣既懷疑又相信又擔憂加深的情況下
舉步維艱
2001年
原本打算出國
但是除了自己也還沒完成相關考試要求
剛好符合某老師的講法
"決定尚未成熟"
2002年
在準備多年且timing剛好的情況下
出國
那時忙碌也箭在弦上
加上意志堅定
勇敢的
邁向遙遠的國度
2004年
畢業在即
思念家人
加上混亂的氛圍與情境
收拾心情
回家
2005年
沉潛
累積經驗
2006年
燥動忍讓慌亂不滿不平與憂鬱
一一承受
預言者只能說
犯小人遭妒忌
忍著點
2007年
又面臨變動
因為不安
因為徬徨
因為多了其他考量的因素
心思晃動
只好請求協助
希望窺探未知的發展
越問
不安有增無減
或許
不該問的
不該知道的
早已注定
問到的
也未必是真
可不可以
就像偶有的既往
不多問
不多想
勇敢
追求
所謂
願有多大
力就有多大
追求理想與夢想
本該大無畏
本該理所當然
本該理直氣壯
哪有這麼多的猜疑與卦礙
更不該
沒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腳痛不僅有礙於行
使離目標更遠
更得花錢花時間醫治
損耗不可謂不大
戒
戒掉恐懼
警戒對於預言者的依賴
關關難過
關關過
該走的路
該跌的跤
該作的事
只要是應該
怎樣
都避免不了
而立之年
得繼續好好學習
好好承受
好好成長
等待
蛻變
痛苦
可以預期
有得有失
本是人生的必然
警戒著自己
可以有失有得
但是
不要
患得患失
路
還很長
長到看不到盡頭
遠到看不到目標
只希望
在人生途中
有朋友
有家人
一路相隨
共勉之
-----
人生
是一連串奇妙際遇的累積
永遠不能知道
下一刻
預見了誰
下一秒
又將與誰分離
今天早上
看到國小同學的網誌文章
她說
很開心可以在十來年後
跟彼此聯繫上
以前
我跟她會去幫她的鋼琴老師送水
因為她矮我高
所以被笑稱七爺八爺
現在
她長高了
我相對變矮
但是
彼此等待著她暑假回國的邀約
也期盼著他日在異鄉的相互扶持與鼓勵
於是
我留言說道
七爺八爺身高的改變
不會改變他們在橋邊互等的情誼
我跟同學的相互約定
在這次偶然的msn相遇裡
毫無事先的預期
只是很確定的
因為即將離開
所以
更促使許多朋友的回鍋與相聚
今天的慾望城市之高雄四人行
也是這樣湊出來的
話說
前幾個禮拜
老媽偶然遇見以前漢來的同事
於是幫我跟她打了招呼
等我回到家
便開始試圖連絡同事姐姐
跟她說我即將出國
得趕緊聚聚
於是
就在一個禮拜後
很有效率的
約了今天的碰面
下午兩點
開車來接我
前往漢來附近的cafe
四位熟女
只有一位當媽為人妻
其他三位
以我年紀最小
但是
大姐們
以惺惺相惜的語氣
暗示著我
或許也有過著單身生活的思維
這
嚇到了我
但這不是重點
畢竟
她們也預祝
因為出國
有個前程似錦的未來
哈
誰說
人不是因為夢想而偉大
這都不是重點
重點是
在漢來工作
已經是2002年7月之前的事情
距今差不多五年
但是
believe or not
四個當初在不同部門的我們
聚在一起
竟然跟當初的情誼一樣
不會因為五年的相隔
拉開距離
A姐講話一樣辛辣又有趣
變的是
她已然認知到自己還是買車買房靠自己好好生活
B姐一樣聰明又替人著想
變的是
當總經理秘書後的歷練以及甜美的聲音
C姐一樣安靜但是沉穩
變的是
已經嫁為人婦當了兩歲小童的媽媽
最久沒跟我碰到面卻跟我最早認識的A姐說
我還是一樣單純套一套話就什麼都說了
變的是
年齡以及學歷的增加
喝玩下午茶
一行人很隨心所欲的
去看了竹炭產品
只因為A姐號稱竹炭調整內衣
很具功效
於是
跟著兩位大姐
前往店家尋寶
三個女人
吱吱喳喳的考驗著年輕店員的反應與機智
開心地試穿著殺價著
想想
這幾年認識的朋友
有多少
可以這麼自然輕鬆的
在彼此面前嘗試著這樣的商品
還品頭論足一番
很開心
在這麼多年後的今天
可以因為
即將遠行
而
再次相聚
每次的離開
換來的不只是永無止盡的飯局
更是友情與親情寶貴的再度提醒
每次的分離
其實情緒的拉扯無所不在
但是
因為期待相聚
因為知道有人在等待
所以
可以
勇敢
邁開腳步
希望
每次回來
友人親人
永遠都在
天一亮
就出發
張曼娟
2007年1月的最新著作
據作者本人說
這是他耗時最久的一本書
也是第一本
她的旅遊雜文
書的封面
寫著
"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在急速的消逝中"
"怎麼禁得起拖延與遲疑"
"天一亮, 就出發"
這書
是在昔日同事的小march後座發現的
看著精美的封面
以及精緻的紙張
品質優良的印刷
向同事詢問是否可以借來翻翻
當然獲得首懇
於是
剛剛看了1/4本後
決定從床上爬起
前往博客來
訂購了這本書
以及
另外一本同事姐姐推薦的書
書名為
"兩支口紅和一個情人"
乍聽此書名
戲謔的跟大姐說
看來口紅有很多支
但是情人卻不知在何處
為什麼大姐推薦這本書呢
起因於
她們公司同事興起一個好玩的聚餐形式
就是聚餐時
每個人要帶一本書去交換
帶去的書籍有所限制
必須是
"如果這輩子你只可能讀這麼一本書,你要看哪本書"
也就是
要推薦一本
看了就可以不枉此生會認字
或是看了就可以再也不要在碰書的一本書籍
不愧是一群
年過三十的熟女聚會時
會去從事的活動
等我收到書
一定要好好拜讀
這是這個難得的週末
令人欣喜的聊天聚會的獲得之一
獲得之二之三與之後
敬待下回分解
-----
盡量不要去看朋友的網站
因為老是既羨慕又自慚形穢
雖然每次看都很愛他們的小孩
還有她們照顧小孩的成熟態度
想想自己
年紀沒差太多
但是想的根本跟她們差的天高地遠
自己
其實除了坐這山望那山
除了碎碎唸
讓自己跟旁人過不去
還會什麼?
人家都當媽了
都可以承擔另一個小生命的成長與教育了
自己呢?
-----
看了北歐魅力-I.C.E.
其實對作者的敘述跟筆鋒
沒有太大的IMPRESSED
許多有旅遊經驗
有異地生活經驗的人
寫出來的東西比該書作者更深刻更洗鍊更觸動人心的
大有人在
光是BLOG找一找
就比比皆是
要提的是
看這書
想起去年五月在挪威以及荷蘭的那十天
其實去挪威也沒有事先規劃
連旅遊資料都忙到沒有時間蒐集
所有行程跟住宿
就靠好心的學姊們安排
那時候正為了一堆大哥大姐學弟學妹要畢業
把自己以及身旁的好友弄得人仰馬翻
現在想想
要我跟身邊的人再經歷這一遭
肯定翻臉
還好這學期躲的快
其實也是因為覺得去年作的可以抵兩年三年的份量了吧
但是
也因為這些龐大的工作量
更讓自己珍惜且體悟現在得來不亦的輕鬆
起碼
那時候忙到行前沒空了解北歐
無暇處理旅遊資訊
現在可以看看雜書
甚至回憶且整理起去年五月的北歐遊記
就算寫這篇文章的同時
學妹還是在MSN上問著論文的事情
但是還是該慶幸該珍惜
作者在北歐魅力不斷地大量敘述挪威
對他而言
挪威奧斯陸是個像家的地方
我記得
剛從挪威回來
一談到挪威
對那個國家最印象深刻的
無非是
昂貴的物價
乾淨的都市
令人安心舒服的國度
而且是個非英語系國家但是人人會講英文的國家
這
對一個就算沒有作功課就去旅遊的人
其實
是很方便的
走到哪裡
只要你願意問
從公車司機
到路上行人
更不用說飯店或美麗或帥氣櫃檯人員
每個人的英文跟態度
都讓你不覺得你在一個無法HANDLE的地方
晚上走在路上
也是安全的
更不用說
身為遊客
卻心甘情願的拿著挪威國旗
一路走了一小時到他們的皇宮去慶祝
也願意為了去說不去會後悔的雕像公園
賭上可能會錯過班機的可能性
當然後來還是錯過了
但是也因此到了阿姆斯特丹
北歐
這個沒有特別規劃要去的地區
就在那段忙碌的時間點成行
看了這本書
想了這幾年在美國的日子
心裡很想
找段時間
就去歐洲待著
生活著起碼一個月
一個月
看不到什麼太深刻的東西
文化體驗也不足夠
但是其實
寥勝於無
其實
當初待在加拿大
不也只有兩個月
但是
對加拿大
了解的也不算少
該玩的也沒少過
連摩洛哥人都接觸過
這些經驗
累積在血液裡
不斷在某些時間點轉化成屬於自己的風格與見解
這幾年
很深刻的體悟
多走走多看看
對於
人生的體驗
觸角的延伸
話題的深淺
多多少少
有其影響
台灣
也有著與眾不同的魅力
尤其
當走過其他國家
當見過不同文化
回到這原本屬於自己熟悉的家園
會驚覺
真是個充滿活力的地方
只是
這個地方
用一個沒有邏輯過度火爐文化的方式
燃燒著自己
今天
同學會回來
經過附近的市場
水洩不通的情況
國外市集難以譬擬
賣肉粽的就在路邊搭起爐子水煮肉粽
賣衣服的把服飾高高掛起
摩托車汽車行人在寬度不及五十公尺的巷道裡穿梭
就這樣混亂失序的進行著生意盎然的文化
或許
若北歐人來台灣住個幾年
他也可以寫成
台灣魅力
嚮往的生活
有未必得大富大貴
畢竟
尋常人等未曾可得
生活也可以僅僅是
想要花錢時有點錢可花
平常過得簡單樸素
尤其
像現在沒賺太多錢的自己
想想
要買一些東西要出國要吃飯
其實都還付得起
雖然比上遠遠不足
比下真的綽綽有餘
這樣的生活
其實
夠了
-----
我們應該先看看自己是誰
再決定愛誰
還是
要愛過了誰
才知道自己是誰
這也是作者講的一段話
雖然其論述內容
講的是文化是國家是環境
但是
其實
這樣的敘述
放在生活情境戀人絮語裡
都算貼切
多少人
可以確切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人
自己認為的又跟事實有多少程度的符合
往往
我們以為的自己
愛上了某些以為可以愛上的人
也往往
愛過了以為愛上的人
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
其實
人
似乎就在這不斷愛人與被愛中
發現自己也發現對方
弔詭的是
在這段關係中認清的自己
到下段關係中又變了
在這段關係中發現的對方
在他的下段關係裡他也變了
會不會
有一天
自己搞不清楚自己是誰
也不懂自己愛誰
更因為看不清楚自己是誰
更難決定要去愛誰
呵呵
怎麼會越繞越出不來
要不
愛人呀
你告訴我
我是誰
然後讓我知道如何愛你
就此打住
不再
不斷地決定愛誰
也不再
繼續地發現自己
-----
今天朋友跟我解說起
他為什麼在遇到一個女生後不久
就決定訂下來
他雲淡風輕的說
就遇到一個講話不在需要HIGH KEY
講話不用SOCIAL的人
而且
彼此溝通不用把所有在心裡OS或是前意識裡面隱藏的話語一一表達或剖析
對方就可以心領神會的懂了
如果遇到樣樣的一個人
就可以結婚了
朋友問我
有沒有聽過B級人生
我坦言
沒有
於是他耐心的解釋
大多數人過不了A級人生也不想過C級人生
於是能在B級快樂的過
就是了
於是
邊講電話
GOOGLE起何謂B級人生
總覺得有點職業病
怕懂的不夠多
人家講的如果離自己領域不遠
卻還沒聽過
就得加緊腳步吸收一下
這樣
才能增加談話的廣度跟深度
話說
B級人生就是:
日本很喜歡用「 B 級」這樣的字眼,像是 B 級美食、 B 級旅行、 B 級漫畫、 B 級電影,或是專作社會觀察的 B 級學問等。我自己也都喜歡用 B 級來說明自己的生活模式,或許是一種自我安慰,因為得不到最高級的、 A 級的,所以便以 B 級而自滿,不過我總是覺得如果不惜一切代價的話,則得到 A 級是理所當然的,滿足感絕對低於用 B 級甚或是C級,付出較少的代價而稍微用點心,卻可以得到相當不錯的回報,偶而還不會輸給 A 級,這或許是心存僥倖,不過我的確對於任何 B 級的提案都欣然接受的。
最近一位經濟專家森永卓郎甚至提倡 B 級人生,而且強調「B is beautiful」,因為經過這十幾年經濟不景氣,所以日本式的年功序列以及終身雇用已經崩潰,所以原本「一億人都是中產階級」的結構已經不會回頭,日本已經開始過度到一個一%超級菁英以及九九%一般上班族的社會,而且這九九%的人的收入是不斷下降的,因此要徹底來檢討「專業主婦」、「孩子」以及「住宅貸款」的所謂「人生三大不良債權」,也就是讓自己以及家人的負擔減輕,此外要去追求對於九九%的人來說最為幸福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即使收入少,仍然要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以及事情來活下去」,這就是 B 級的生活經濟學。
森永的這種 B 級生活經濟學,其實便是一種 B 級人生觀,因為雖然沒錢的人常常抱怨自己「沒錢又沒閒」,但是很意外地年薪低的人因為責任不大,也比較擁有自己的時間,所以其實比較正確的說法是「沒錢但是有閒」,所以 B 級收入的人反而才有時間去謳歌自己的人生,做自己想做的事,享受生命的充實感;加上日本的稅金很重,年收二千萬日圓以上的標準菁英家庭的實際可處分所得比三百萬年薪的單身漢可以花用的錢更少呢!
所以有這樣安於小康的生活思想,是因為日本已經慢慢不再是打拼便會出頭的社會,不再是誰都有機會的社會,社會的階級流動性越來越低,「努力必有回報」已經是一種欺瞞的支配者說法,因此當 B 級上班族,可以享受家庭團圓之樂,可以埋頭在自己的嗜好、興趣裡,與社區的其他人也有交流的餘裕,雖說是年薪三百萬日圓,但是也還買得起車子、電腦等,比起開高級車或是讓司機開車,但是將自己的人生全部奉送給公司的 A 級超級菁英而言,誰的人生比較划算,是不言而喻的。
當然當 B 級人也有些苦惱與風險,例如馬上面臨能不能生孩子或是讓小孩受菁英教育的問題,還有如果不小心得罪上司,很可能從 B 級淪為C級,那也就可能失去享受人生的心情了;不過基本上過 B 級人生的人都比 A 級有點人樣, B 級上班族因為沒有升官的野心,所以不必鬥爭,精神衛生很好,因為跟社區裡其他人等來往,了解自己業界以外的人生觀,凡事想得開,不會鑽牛角尖; A 級菁英身邊都是敵人,一旦退休便很悲慘。
比我小一點的藤田每次都說「別人去上班是一進門將大衣掛在衣架上,我則是將腦袋掛在衣架上」,也就是他在公司完全放棄自己的人格,只是做好本分的事,領份安定的薪水,下了班,他才開始恢復自己,做自己喜愛的研究,從研究上得到自己的充實感以及友人等人生珍貴的寶物。也有一點外快,他說「我這是事業上的不倫」,不過因為未來的社會除了超級菁英之外,其他人的薪水都是遞減的,藤田的 B 級人生過法,其實是相當領先時代的。
日本因為是一直很大眾化的社會,長年以來都是全民皆為中產階級,所以 B 級產品往往不會輸給其他社會的 A 級, B 級力量特大,這也是現在的 B 級依然可以享受相當不錯的生活品質的原因,雖然 B 級商品都是被消費掉的, A 級商品因為有人一直喜愛、出錢維持,才會流傳後世,但是 B 級人現在對於消費也都有自己的執著,區隔不是那麼大,而且對流行,還比保守的 A 級敏感;加上每個人都有些基本的知性修養,很會打發人生,或是有將地攤貨與名牌商品並用的自信,人生也與搭配服飾等一樣,我並不全然相信「一分錢一分貨」,有餘裕安排的人最懂、最會享受, B 級人的sense最好-這樣說來,我好像是在誇獎自己呢!
打從創世紀
宇宙就是一團渾沌
Chaos!
不知從何時開始
自己的人生
也接近渾沌
表面上看起來一切按照軌道進行
甚至偶爾有人投以欽獻的眼光
看著這一切狀似安祥寧靜的成長過程
當然也有人用憐憫的眼神
端詳著這可以更雲淡風輕進行的人生
早上
吃著早餐
放肆著讓自己腦袋不斷的轉著又空著
空著又轉著
不去想自己是不是在思考
也不去想自己是不是在發呆
就這樣思緒或上或下
盤著繞著
快三十了
這個恐怖的數字
不斷在腦中盤旋
當然不是唯一三十的
週遭
從小學同學起至博士班同學
幾乎跟我同年或是更長
要比年紀小的
可能要去職場一看就會更加心虛
但這並不令人恐慌
真正慌亂的是想到同樣年紀
但是造化不同
現在經歷的事情也不同
同儕
或有結婚
或有生子
或有事業有成
在旁人眼中
認為我兩袖清風
努力追求學位
沒有另一半的羈絆
等等云云
只是
人
往往
坐這山
望那山高
以為
不會再有機會
於是尋求安定
就在放棄夢想追求平凡的同時
機會悄然翩至
而這一切
就像
原本平靜卻孕育無數生命的密西根湖
在凜冽且乍到的寒冬中
無數漩渦與波濤上
硬是覆蓋起一曾厚厚的冰
一切原本起伏不定的狀態
就這樣被遮掩著
湖面仍舊呈現一遍祥和寧靜
但湖底下
魚蝦仍在
漩渦依然
很多事情
硬生生也被自己搞雜
表面上安祥著覆蓋的一層厚厚的保護膜
但底下卻因波瀾無處宣洩而混亂四起
就算混亂與衝突不是自己能控制
也不禁怪起了自己
就像朋友問自己的
為什麼我的事情都會顯得如此複雜
起初生氣這樣的質疑
現在
不但接受
而且認同
因為想太多
而且想把事情坐最佳處理
因此難免在把所有best alternative想盡辦法評估後
奮力choose the best one
然而
生活不像教科書上或是純理論上說的
可以一件一件理性又客觀的分析
於是
身為一個感性的傢伙
就在這許多不理性又不客觀的情境中
繞呀繞
於是
一個選擇牽著另一個選擇
加權平均後又無法分析何者為best choice
原本簡單的選擇
卻在層層分析跟加權跟抉擇之後
呈現無止盡的混亂
眼見
在分析情況後
選擇變多的同時
卻更難抉擇
加上因為分析情況時對時間的耗損
以至於決策執行時往往得迫在眉睫
更慘的是這選擇尚未刪除下個選擇已然出現
這些衝突與矛盾
卻在表面上
波瀾不興
現在
日常瑣事簡單到連買張機票
回不回去
都評估又評估
最後還是錢花了家沒回又把事情搞雜
弔詭的是
這一切卻還可以在表面上險的寧靜安祥
最起碼
還是有人認為應該會寧靜安祥
chaotic
pathetic
lost
so be it
等待
這個簡單的動作
常常伴隨著深刻的情感與情緒
羅蘭巴特這解構學大師
便曾深刻地把等待的心情起伏
用文字表露
但等待過的人
肯定知道
有更多更多連文字都無法表達的深刻
在那一分一秒的滴答聲中
烙印著
等公車
等班機
等電話
等答覆
等戀人
等家人
等等等
每種等待
包含著各種焦慮與不安
昨晚
睡到一半
突然想到
人生
的確就是一場又一場的等待
小時後
放學時等著爸媽接送
因為想吃零食所以等待的爸媽偶有的出門
爸媽稍晚回家便痴痴地心急地盼著他們回家
稍長
等待的對象多了起來
無奈的等著meeting的開始
心急的等著討論的結束
心虛的等著一張張的成績單
焦慮的等著一封封的申請書
殷切的等著一個不確定何時會寄來的email
期盼的等著一通不知道何時會響起的電話
憂慮的等著一個不知道何時會回家的人兒
急切的等著一些不知道何時會有結果的未來
人生
就在這些不容易的等待中
度過
表面上毫不透露焦慮的人
心理等著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事
也推敲不出
想想
小時後等爸媽
長大時等著上司等著愛人等著回覆
年老時又再度等著小孩
等待他們回家
等待他們成家
等待他們立業
等待他們攜家帶眷回家
等待他們看著自己變老
最後
所有的人
都免不了
等待死神或是天使來召喚
打從娘胎
不就等著出世
然後經歷這一切不知道是需要還是多餘的等待
最後還是等待被接走
如果有所謂最後的審判
還是免不了跪在那裡
等待全能的神回顧這一生後給予最後的回覆
如果還有轉世
仍得等著被決定派到哪裡轉世又轉世成何物
就這樣
等呀等
等待的心急與焦慮
著時折騰
何時
可以
不要再等待
我不知道
-----
這一陣子
很多事情
雖然用別區分其實只有簡單的兩件事
一是令人緊張萬分卻沒啥準備的資格考
博士生必經的QE
另一是令人還是情緒起伏時也無從解決的心情
人類必經的過程
慢慢的
經過溝通
經過磨合
經過接受
似乎
也沒什麼好擔心的
資格考
反正也沒什麼在念
就算念了跟同學唸的深度與廣度相比
跟沒念一樣
心情
反正不管怎樣都會自尋煩惱
但是也是哄一哄就沒事
所以也不在多言
倒是要感恩很多
督促唸書
複習組織理論
解釋研究方法
代課
噓寒問暖
加油與鼓勵
開車接送
吃吃喝喝
跨年一起湊熱鬧
總之
族繁不及備載
感謝
最近
最常聽到的字彙是
"還好"兩字
累不累
還好
要不要吃飯
還好
今天過的如何
還好
要不要歇會
還好
連上次經過一天新開的cafe
突兀地問著剛吃飽出來的人
好吃嗎
也換來這兩個字
還好
沒有太正面
也沒有太負面
於是
答案只能剩下
不上不下不左不右的還好
這就像填量表
大家都勾中間那個選項一樣的
無奈
難怪量表也有分五分六分七分量表
其中一個原因
就是為了避免大家都填中間選項
因為
或許
中間最好填
畢竟不用仔細去分析好惡
不用剖析情緒高低
還好兩字
快速又中肯又不得罪人的
把答案丟了出去
只可惜
如果是路人甲
或許這兩個字
堪用
但是如果同一個人
聽久了
這答案僅比不回答強一些
今天
收到一個問題
問我有沒有很失望
當下給的答案
也是還好
事後分析看來
還好
除了真的沒有情緒或是偏好的存在的表現之外
還可當作故意雲淡風輕的冷處理方式
否則再想想
除了還好
的確還有很多答案可以給
包括
有沒有失望
有
但在肯定的答案背後
也認知道失望的感覺是自找的
畢竟如果學會不要期望不要規劃不要有預期
失望
就不會發生
哪樁深刻的失落
不是因為高漲的期盼情緒所造成的落差而來
難道真要
看開
看輕
看淡
看破
看待一切
不要有預期不要有憧憬不要think ahead
若有那麼一天
應該也是
發自內心凡事都覺得還好的那天
如果
通常得等你忙完
等你做完該做的事情
你才開始覺得有權利享受生活
那我
是不是也該如此
堅持白天認真唸書
堅持晚上回家陪伴家人
堅持之間是否還留有彼此陪伴的空隙
答案很清楚
對象的轉換
的確
無法解決問題本身
或許
兩種性別的生物
就是這樣截然不同的運作方式
太常發現
影子之間的重疊
因此
在地上
烙下
深深的
黑影
影子的主人
只能不自主的
看著黑影
發呆發愣與發寒
如果
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換老婆不如換地方
可能真的可以成立
而且勢必成立
-----
時間就是生命
這句話
好耳熟
今天
老妹轉來一篇圖文並茂的小品
典型的吉米式電郵
其中一則
寫著
時間就是生命
對別人的時間表示尊重
也就是對別人的生命表示尊重
好嚴重的說法
也有可能是自己想太多
受制於遲到魔咒
把遲到
等同於不尊重他人生命
這是何等嚴厲的指控
或許
這樣的轉念
可以破解魔咒
又魔咒可以破解
就不是魔咒啦
真是
難纏的女子
^______^
難道
第一天認識我嗎?
-----
沒有什麼魔咒
都是人為自己添油加醋的
老愛以被詛咒為由
嘻笑之間化解老是遲到的命運
雖然打從心底相信
可能真的受到永遠無法準時的詛咒
是以
無論如何提早準備
時間
總在自己為足夠的虛假中
造成遲到的事實
今天
聖誕夜
突然興起聖誕魔咒的念頭
一直以來
聖誕節significant other就不會也不能或是沒得相伴
而魔咒之所以成為魔咒
就是這樣的情形無法破解
或是明明不用如此
卻故意造成此種現象
或許
魔咒有其神秘之處
又或許
下咒之人
正是自己
畢竟
並非人人重視這個基督教的日子
對立的回教徒
怎麼可能想過聖誕
又
機票自己定的
當然無奈聖誕之際兩地相隔
何況
每人想法不同
你的聖誕之於他的聖誕之於我的聖誕
重要性與意義不一
繼續
與家人過
與朋友過
因為
魔咒
與
自咒
重要特定他人
自己過吧
-----
好久好久
沒寫文章
跟以往一樣
沒動筆的原因
往往源自於無法解釋的情緒空白
說空白
到是簡單
但是其實情緒哪可能這樣單純
或有高
或有低
時而偏左
時而偏右
或有高低起伏
時有左右不定
但造成的卻是思緒上的刻意留白
因為不知道
到底要用什麼顏色填補
為了避免一再修改草稿
只好
停筆
最近
開心嗎
我答不出來
踏實嗎
我也不知道
擔心嗎
對未來的不確定反正擔心隨時都在
也無法判讀擔心來自哪樁
就連最簡單的
過的好嗎
只能說不錯還好過得去
但若問我
過的不好嗎
答案卻是否定的
這是怎麼了
或許
生命上的起起落落未曾有機會刻下烙印
但是
生活中的滄海巫山似乎更令人不知道情緒該如何反應
既然曾經滄海
一切都已難為水時
情緒還會波濤洶湧嗎
曾經以為
既然也已經不是十七八九
面對事情
理應更豁達更確定更釋懷
但運用到現實上似乎未能如此
也想
雲淡風輕
還想
氣定神閒
但是
總有那麼多的但是總是
讓自己
還是
一如既往的
無理取鬧
唯一不同的
是自己已經越來越不知道
何謂
無理
-----
雨的氣息是回家的小路
路上有我追著你的腳步
腳下邊保存著昨天的溫度
你抱著我就像溫暖的大樹
雨下了走好路 這句話我記住
風再大吹不走囑咐
雨過了就有路 像那年看日出
你牽著我 穿過了霧
叫我看希望就在黑夜的盡處
哭過的眼看歲月更清楚
想一個人閃著淚光是一種幸福
又回到我離開家的小步
你送著我滿天燕子都在飛舞
雖然一個人 我並不孤獨
在心中你陪我看每一個日出
-----
你說
每每心情不好
就會想到對方不知道過的怎麼樣
希望對方的心情不要跟你一樣不好
沒想過這樣的邏輯
也沒有這樣的體悟
卻可以感受與感恩
這樣的關心
轉念想到
怎麼論文要去研究一個這麼不可測的變數
心情
情緒
情感
偏好
這
好難測
甚至是什麼因素導致人類產生以上這些反應
都很難推知
就算有以上反應
程度多寡
也難以衡量
情緒多差才足以影響離職決定
情感多深才得以影響放手決策
這
太難驗證
已然
偷偷
鬆手
-----
好久沒動筆了
只要在忙
時間飛逝的像後有追兵似的
毫不留情的狂奔
上課教書meeting從禮拜一到禮拜五
一個禮拜一個禮拜的過
就這樣
即將
2007年
-----